股骨颈骨折患者指南
【生活调理】
1.无论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均在复位治疗拆线后出院后进行康复。
2.卧硬板床,卧床期间保持床铺柔软、清洁、干燥、平整,经常主动翻身,以减轻不适,应特别注意防止因局部受压时间过长发生褥疮。
3.可做上肢扩胸、深呼吸、咳嗽动作,以增加肺部活动。保持口腔卫生,室内空气流通并保持一定温、湿度,以防发生肺部感染。
4.注意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以防泌尿系感染。
5.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防便秘。
6.日常用品放在便于取放的地方,利于卧床期间进行床上自我护理,如床上移动体位、穿衣、洗漱、梳头、剪指甲等。
7.防止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日间多安排有益活动和体力锻炼。
8.不要穿拖鞋和系带鞋,以防行走时绊倒。洗澡时最好不要单独淋浴。
9.老年人多患有各种内科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卧床时间过长原有的慢性病可能加重,甚至发生意外。加之老年人对疾病反应不明显,容易造成假象,故不能完全依赖主诉,家人要注意观察,对病人任何轻微的变化都要给予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防病情加重。
【特殊护理】
1.保持正确体位:搬运过程中病人应平卧于担架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卧位时,按医生要求将患肢用枕头抬高,置于外展中立位,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患肢不内收、不外旋、不盘腿、不翘二郎腿、不翻身向患 侧卧。可在床上半卧位,下床活动时要有人保护,逐渐加大活动量。
2.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早期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 栓塞等,多由于卧床护理不当引起。因此,病人和家属要学习相关的卫生护理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工作能力。
2.局部并发症:早期可出现感染,特别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因此预防感染非常重要。脱位发生率为1.4%,如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纠正导致脱位的因素,不影响疗效。
3.骨折不愈合: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进展很快,但不愈合率仍然很高,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年龄越大,不愈合率越高。
4.股骨头坏死:这是股骨颈骨折治闻失败和主要原因,多见于位骨折,包括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
【功能锻炼】
1.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做趾与踝关节的主动伸屈、旋转活动练习,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天3~4次;术后第2周开始在保持股骨不旋转、不内收情况下做髋与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但动作应轻柔,幅度以不超过300及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准。
2.上肢主动做扩胸运动,训练胸大肌、背阔肌、上肢肌的肌力。
3.3周后可主动做屈伸患肢练习,方法是坐在床边,小腿下垂,双脚踩地或脚登地,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双臂支撑并向上抬起臀部。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早期扶助行器行走,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和病人体力恢况决定下床行走时间。用骨水泥假体,体力好的病人术后3天可下床行走,一般术后1周均可下床行走。但无骨水泥假体,患肢负重时间要遵医嘱。4.用助行器行走时,要有家人保护,以防摔倒。如有头晕、出汗、心慌气短,应及时停止练习,待好转后再练。
5.在骨折恢复期,术后1个月要加强髋、膝、踝部的肌力,以恢复行走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主要方法是进行坐位与站转换活动练习,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主动屈伸、旋转活动,以及下蹲起立。
6.术后2个月可扶单拐行走,3个月可持手杖步行。独立完成入厕、洗澡、跨越障碍、拾取落地物品、上下楼梯、散步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一过程可长达1年左右。
【出院指导】
1.术后3个月内每4周复查1次可在当地医院就近检查,再将检查结果带到手术医院进行复查,这样可更准确了解愈合情况或不良结果的发生,及时得到纠正。术后1年内每2~3个月复查1次。手术1年后每年复查1次。
2.复查时拍摄X线片,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复查时抽血化验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3.注意保好每次检查结果,以作为诊断愈合过程的参考标准。
4.术后3个月内,应平卧于担架上去医院复查,以后可坐车前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