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资料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储存铁耗尽,使得红细胞内铁缺乏,而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饮食与营养指导】
1. 进食含铁较多,营养丰富的食品,如:肉类,蛋类,鱼干,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动物肝脏,豆类,青菜等。最好选择铁制炊具烹调食品。
2. 不宜喝浓茶,咖啡等。
【休息与活动指导】
1. 注意休息,可做适合个体的运动。贫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用药及相关知识指导】
口服铁剂从小剂量开始,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可与维生素C同服,服药时忌茶。服铁剂时注意药物不与牙齿接触;服液体铁剂时使用吸管,可防牙齿变黑。服铁剂期间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同时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6个月。定期门诊检查血象。
1. 重视病因治疗,如月经过多引起的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应驱虫;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应抑酸治疗等。
【自我监测病情】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觉症状,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跳的频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等。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呼吸,心跳频率加快,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或尿量减少,多提示病情加重,重症贫血或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