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每年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疾病高发期,有研究证实,大气温度每下降10℃,总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3%,冠心病事件和死亡率增加11%。冬季由于气温低、血压易波动、体力活动减少、胆固醇升高、维生素D缺乏、空气污染加重、易感染、饮食和肥胖等因素,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又是一个考验,稍不注意极易发生意外。
1、合理规范服药
冠心病患者需长期服药,不能随意停用或增减药物,应严格遵医嘱服药,用药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测,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时,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皮肤瘀点时及时停药;服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尿量,出现异常随诊;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居家时安放固定易取位置;服β受体阻滞剂时学会自数脉搏,低于60次/分时,应暂停服药,及时咨询医生。
2、科学运动促健康
a、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运动前不宜饱餐及避免情绪激动,运动时避免穿得太厚,运动后避免马上洗澡,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运动。
b、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能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选择大早上晨练,最好在早上9点半到下午4点之间有日光照射的时候进行锻炼。
3、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限制食盐,控制每日6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籽、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糖类食品应适当控制,不宜饮浓茶和咖啡,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食多餐。冬季气候干燥,早起或临睡前喝杯温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
4、健康的生活方式
a、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稳定的情绪可以防止情绪过度波动引起的血压波动,老年人心理压力不要过大,多和亲戚朋友沟通交流,排遣内心的烦恼;避免大喜大悲,大恐大怒,注意防寒保暖,戴上帽子暖好头,睡前足浴暖好脚,戴个围巾暖好脖,晚上睡觉起厕请加衣。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早上醒来以后,身体仍然平躺5-10秒再坐起,等定一定再站起身,再定一定开始走动,让身体慢慢适应。
b、戒烟,禁酗酒:吸烟会诱发血管痉挛,促使血凝块更容易形成,增加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酒精使心跳加速,加重心肌缺氧。
c、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过猛,多食粗纤维食物,适当运动,增加肠蠕动,利于排便。
1、劳累或紧张时,突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2、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或呼吸困难感;
3、饱餐、寒冷、看惊险影片时感到心慌、胸痛;
4、在会场人多场合,或爬楼时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5、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
6、熟睡或噩梦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好转;
7、长期发作的左肩疼,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过速或过缓。
1、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坐下或卧床休息。
2、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及时使用备用的冠心病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
4、如果用药后不能缓解,请及时拨打120,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
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审核: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