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19 November 2018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2002~2015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因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费用高达153.4亿元。
(视频来源: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网)
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2014年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月20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辉、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桂华来到铜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防治及急救知识健康宣教专题讲座。
刘主任详细讲解了冠心病的形成、预防、用药指导及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急救等知识;胡主任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前来听课的村民讲解了心肺复苏的知识及气管异物、触电、溺水等急救处置,同时现场进行了心肺复苏演练,老百姓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
本次讲座活动约60余名村民参加,同时发放健康宣教资料200余份,此次健康宣教入社区医疗服务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点赞!
↑宣教现场↓
刘辉主任授课↓

胡桂华副主任授课↓

村民积极互动,参与急救操作↓
查房会诊↓
工作人员合影↓
“有胸痛,我要拨打120”
“心梗救治,争取120分钟”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心梗小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堵塞或全部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使得心肌坏死。当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时,心脏就会发生停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我国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心梗发生,从2005年开始,死亡率逐渐上升,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估计我国心梗患者有250万人,其中只有5%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救治,缩短心梗救治时间对于降低其死亡率至关重要。
注意!这4个症状可能是心梗前兆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心梗常识,更加无法辨识是否为心梗发作。其实,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50%~80%的患者在发作前都会有一些预警的症状。
1、长时间的心绞痛:大部分人会突然发现持续20min以上的心绞痛,既往有过心绞痛的患者,症状加重,时间延长。同时还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胃肠道反应:许多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的症状;
3、休克、晕倒等症状:少数人不会感受到疼痛,而是直接休克、晕厥;
4、与劳累有关的全身性疼痛:患者一劳累或一激动,就出现身体疼痛,一休息疼痛就消失了。疼痛不一定是心脏相关部位,可能是肩膀疼痛、后背疼痛,胃疼甚至可能是牙疼、腹泻。
有症状,立即平躺,拨打120可救命
当您和您身边的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发生了急性心梗,切不可硬扛,强忍!立即平躺休息并以最快的速度拨打120,呼叫急救车。
即使家里有硝酸甘油等药物,但它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有效治疗。在服药后也应等待急救车的到来,切不可自行前往医院!因为急救车配备了经过严格训练的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能够迅速做出初步诊断,迅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冬季心梗高发季,预防不可松懈
心梗并非是已明确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而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则是心梗的危险因素,冬季更是心梗的发病高发季。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克制不良习惯,时刻警惕身体的异常。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网。
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
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