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儿科病房的灯依然亮着,走廊上回荡着或沙哑或尖锐的哭声,打针换药的护士穿梭在病房之间,不时有抱着孩子的家长冒着寒风匆匆推开诊室的门,他们大多因流感而来。
十二月以来,我院门诊流感接诊量剧增,儿科每日门诊量达300人次以上,成人流感就诊人数占急诊内科就诊人数15%以上,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那么,流感季节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患者剧增,候诊的人群↓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
“流感”并不是流行的感冒,不是得的人多了就能叫“流感”。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易感人群:
儿童:婴幼儿流感样症状不典型;
老人:因多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原发病,病情较重;
孕妇:易于发展成为重症病例;
免疫缺陷者:易于出现肺炎,病死率高;
肥胖:BMI>30。
主要症状: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
免疫缺陷者易于出现肺炎及其他重症并发症,病死率高。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主要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流感病毒,但还未病发的人群)。
传播途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和接触传播。
传染高峰期:流感患者发病后的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期。
流感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隐性的感染者,所以宝宝常常因为有意或者无意接触相应的病人而引发感染。
流感病毒一旦感染以后,它自潜伏期末即可有传染性,病初的2~3日传染性是最强的,排毒的时间可长达病后7天,所以说在宝宝得病的前提下,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可以通过体内排毒而引起周围人群的感染。
感染途径主要是靠飞沫传播,比如打喷嚏,病毒都会通过我们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到周围的环境,而导致他人的感染。另外,通过碗筷、用具等接触污染也可造成传播。
为什么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
因为:流感病毒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更容易传播。
孩子们在幼儿园、学校都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所以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感染,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过度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去不容易通风的地方玩,比如超市商场等等,这些都是容易引起孩子感染的场所。
我们该如何远离病毒?
1.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是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11月份,因为冬季是流感的多发季节,在流感大范围爆发之前接种疫苗,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接种疫苗者做好防护。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能防止细菌、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尤其是去过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的环境或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此外,在打喷嚏或咳嗽时也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
3.注意开窗通风
一进入冬季,气温变冷,大家就开始对开窗通风格外抵触。尤其是近年来雾霾频发,愿意开窗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殊不知,正是这些因素,才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4.增强抵抗力
抵抗力好了,疾病自然就不容易找上门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都是我们熟知的增强抵抗力的好方法,但是很多人却忽视了,抵抗力还可以通过“吃”来补充。
比如洋葱和大蒜,就具有强效的杀菌消毒功效,可以帮助人体预防流感;白萝卜含有大量的有机硫磺化合物和丰富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能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5.穿衣适度
冬天的穿衣也是一门讲究,过多过少都不好。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大冷天穿衣过少会很容易着凉受寒,让感冒有可乘之机。
但穿太多太厚又会经常出汗,出汗后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所以,穿着适量,并随身带一件外套,根据环境和场合适当加减是最好的办法。
病毒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差,它们怕阳光中的紫外线、怕洁净、怕干燥,在新鲜的空气中病毒会很快丧命。所以,学校或居家环境中经常开窗通风,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流感传染的风险。
当然,增强抵抗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均衡饮食、加强锻炼、避免过度疲劳,而多喝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保健方法。
流感患者的居家护理
如果你的家人已经感染流感,那患者的居家护理工作该怎样做呢?
休养六注意
1.患者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2.患者使用卫生间后应立即通风,并进行清洁和消毒。
3.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遮掩口鼻。
4.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5.在家庭共同区域活动时和离家(如到医院)需戴外科口罩。
6.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复工、复课。
护理四原则
1.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和有营养,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
2.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
4.患者病情出现以下变化时:持续高热、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加;呼吸困难或胸痛;口唇紫绀;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反应迟钝、嗜睡、惊厥等;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
专家特别提醒,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举办大型集体活动或集会,保持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清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发现病人,尽早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建议患者居家休息或就医,避免其与未感染人群接触,减少疾病传播。
儿科肖英供稿
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
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编 辑 :王小田
审 核:吴 超 邓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