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14点57分,一个普通的午后,我院急诊科来了这样一位病人:76岁的杨甫成爷爷在家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家属发现后立即送至我院进行治疗。
值班医生接诊后,迅速查看患者体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立即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进行头颅CT、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并请神经内科李智副主任医师会诊,病人有溶栓指征,询问下,得知杨爷爷吃过午饭后就出现这种症状了,只是当时并没有在意,后来发现症状越来越严重,才赶紧送来医院,而此时距离杨爷爷发病已近三小时!“快!快!”李医师当机立断,让其紧急入院。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15点11分头颅CT检查结果出来;15点30血检查报告结果出来……因神经内科暂无床位,加之考虑杨爷爷病情的危重性,与重症医学科联系后,杨爷爷在李医师陪同下收至重症医学科进行溶栓治疗。
大家都知道,静脉溶栓最佳时间窗是在发病后四个半小时内,而此刻时间紧迫!在与杨爷爷家属积极沟通、家属表示同意溶栓后,15点40分杨爷爷开始静脉溶栓。

最终,在各科室、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杨爷爷顺利在最佳时间内完成了溶栓治疗。溶栓后,杨爷爷的肢体活动度明显好转,后转至神经内科继续进行治疗,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一个星期后,杨爷爷已经可以慢慢行走。
出院当天,杨爷爷很激动,他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他说:“我以为我得一直躺床上了,是你们让我可以再次行走,医者仁心,真的谢谢你们!”
众所周知,脑卒中是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愈来愈高,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而在脑卒中的救治中,“时间即大脑”,如何尽早发现、尽早检查、尽早治疗是影响卒中预后的关键。
快速判断卒中症状是卒中救治的第一步,也是院前赢得抢救时间的关键。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
最重要的是牢牢记住“120”口诀:
1看(1张脸)——是否不对称,有无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时有无单侧无力;
0听(聆听语言)——言语是否不清,表达困难。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可忽视!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尽早检查、尽早治疗对于卒中救治更是重要。目前国内外将从患者就诊到给予溶栓药物时间——即“DNT时间”定为1小时,如何在短短的1小时内完成挂号、就诊、心电图、血液化验、头颅CT、神经功能评估、取药配药等繁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多个科室的密切配合。只有建立绿色通道,统筹安排,才能节省时间,达到DNT要求。而我院已于2017年成功建立了“脑卒中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卒中患者的DNT时间,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在最短时间内为卒中患者提供治疗。
就在杨爷爷康复出院时,我们神经内科在卒中中心各协作科室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又成功进行了1例溶栓治疗,并且DNT时间控制在45分钟!
卒中救治是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比赛,卒中绿色通道则是我们通向胜利的捷径,它需要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配合和维护,缺一不可。让我们携手共进,打造一条“卒中生命之路”,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谋福利!
